2016年10月14日 星期五

快樂媽媽還是偉大的—朱家故事

在府城故事訓練營,有講師提到「朱家故事」,而且花不少時間介紹這本書的繪圖,和解說圖像意義。

事後找來這本書來細讀。

朱家,其實影射的就是「豬家」。朱爸爸、朱哥哥、朱弟弟每天回家只會吼叫著要媽媽送上餐點,朱媽媽很哀怨地烹煮、洗衣、燙衣服,包辦所有的家事。她好累、好累,書裡也給她灰暗的色調,低頭苦做,連表情都沒有。

後來朱爸爸、朱哥哥、朱弟弟有天回家,怎麼找都找不到媽媽,他們慌了。這群從不做家事的壯丁餓得受不了,只好下廚,弄了好幾個小時,才有一餐難以下嚥的餐點。沒人洗衣服,他們全身髒兮兮;沒人打掃家裡,家裡也髒兮兮。食物吃完後,只好在家裡到處翻找能吃的東西。

這群被畫成豬面貌的壯丁趴在地上找食物時,媽媽出現了,他們全部一起跪求豬媽媽留下來。

朱媽媽留下來,這群壯丁開始幫忙家務,作者也恢復他們的人臉,也給朱媽媽一張心滿意足的人臉。

翻看一下,是民國70年左右翻譯的書,所以英文版的年代應該更久遠。

說實在,我不喜歡這本書。媽媽不應該是個犧牲自己的角色。

這位朱媽媽為什麼要等到受不,才一走了之,這不是良好的行為示範。在自己覺得受委屈時就可以發出求救訊號,要求大家一起討論解決方案,找家人一起來做家事。

另外是,朱爸爸白天要上班,小孩要上學,說他們是豬,實在不太適當。他們還是有貢獻呀!

上課時,老師說:媽媽每天煮飯有沒有很辛苦?我大聲回應:--!我喜歡一家人快快樂樂一起吃飯,大家也喜歡吃我煮的飯,我就快快樂樂地採買、洗呀!煮呀!如果覺得累想耍賴不煮飯,就全家高高興興找家餐廳大快朵頤,享受美食也共度美好時光。

母親節時,朋友傳來一張圖片,裡面是愁容滿面,背著小孩跪在地上洗衣服的媽媽,用意在提醒大家:媽媽很偉大!

我快快樂樂做家事,從不認為自己在犧牲奉獻,還是可以當偉大的母親呀!
當媽媽為什麼要那麼哀怨?

2016年10月3日 星期一

他們在一起時,還認得誰是誰嗎?

這些漢字長得很像,放在一起時,還認得誰是誰嗎?

乙、巳、已、己、乞、吃、迄、訖、汔、

人、入、大、夫、天、犬、太

丁、卜、卞、汴、十、于、干、才、木、半、爿、片、米、丰、汁、來、耒、

又、叉、杈、支、枝

工、士、土、干、王、壬、任、玉、主、羊、羌、江、汪

口、古、谷、只、吉、呈、呆、杏

几、兀、亓、元、沅、肌、

日、曰、目、自、月、汩、汨、貝、首、頁、真 

曰、田、由、甲、申、曲、浀、笛、苗、迪

毋、毒、母、每、梅、莓、霉、酶、海、嗨

左、右、石、磊、

申、車、東、俥、陣、陳、伸、砷、紳

愛、援、爰、媛

巨、臣、姬、宦、涯、崖

2016年10月1日 星期六

呵!美好的永恆生命?--永遠的狄家

永恆的生命,多麼美好,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這本書講的就是有一家人,達克爸爸、梅伊媽媽、達克哥哥、傑西弟弟,他們喝了神奇的水,不會老,也不會死。

一個可愛女孩維妮,不經意認識了傑西弟弟,為了她的好奇心,狄家帶她去他們家。一位穿黃色西裝的人盯上他們,挾持維妮逼狄家人表演長生不死,然後由他來賣一瓶瓶的神奇水。

狄家人不要,他們受夠了永生不死的痛苦,他們不要別人有類似的遭遇。

爸爸好羨慕會死掉的人,媽媽平靜接受不會死的事實,平實過每一天,但他們倆個人是躲起來,很少和外人接觸,一個地方住一陣子,就換過一個地方;哥哥漫無目的到處晃蕩,因為他眼前有無限的時間,他總想有一天他應該會想出些事情來做;弟弟努力享受,反正不用擔心以後,以後和現在其實一直都是一樣的。

我們喜愛「從此王子、公主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也羨慕永生,但真的永生之後會怎樣,這本書就在述說永生的人的生命。好有意思的兒童書,換個角度說明永生的不可行。

在府城故事培訓班上課時聽了這個故事,覺得太有意思了,回家就轉述給家人聽,也去找書來看。剛開始看時,很難定下心欣賞這本書的字句,一直急著要找上課時聽到的情節,看了超過一半,才有辦法定下心欣賞這本書的情節變化、文詞之美。因著這些經驗,我反思:把一本書濃縮講給小孩聽是不錯,但有時候似乎也奪走日後讀這本書時的趣味性。

2016年9月29日 星期四

紅蘿蔔蹲


紅蘿蔔蹲
紅蘿蔔蹲,紅蘿蔔蹲,
紅蘿蔔蹲完,----
 
進行方式:
1.   先教一些動作的詞
2.   讓學生選擇自己的蔬菜名稱和圖卡,例如:玉米、蘋果、香蕉、---
3.    我自己拿紅蘿蔔圖卡,邊喊邊蹲下去,蹲完,指定下一位「紅蘿蔔蹲完,蘋果跳。」
4.    注意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被點到。
5.    適合5-6位學齡期學生。
 
 
 
 
 
 
 
 

2016年9月23日 星期五

繪本--大人會相信我說的話嗎?


對兒童性侵了解越多,對這本書所陳述的會忍不住讚嘆,作者真的花了不少心思清楚描繪出兒童性侵的特色。

戀童症的成人往往很愛小孩,而且常是小孩熟悉的成人,這位成人也常有美好的社會形象(之前鬧很大的神父性侵問題),弄得被性侵的兒童說出他()的遭遇時,會被質疑、否定,因為和施暴者的社會形象不一致。

這本書很委婉,但清楚描繪出受害兒童的心靈。新受害兒童的心靈很孤單,因為沒人相信他,也沒地方宣洩。或許就和作者在前言說的,「跟我有類似回憶的人」。對有類似回憶的人,這是很好的舒緩,原來我不是唯一有這種痛苦經驗的人,原來我可以說出來,原來會有人相信我說的。

跟兒童讀這本書,孩子不理解,很困惑,表示她沒有類似經驗。依照年齡,可以淡淡順著說:「對呀!這是有的小朋友遇到的事,我們沒遇過。」再接著簡單說一點,自己是自己身體的主人,別人不能隨便碰觸。
 
因為對年幼的兒童,過度強調要如何保護自己,有時反而會增加她的害怕。

我認為這本書適合在小團體閱讀,而且讀的時候多注意小朋友的眼神、表情,特別是在可能被性侵高危險群的小朋友。後續找時間私底下了解,或是提醒這個團體的大人。如果跟這群小朋友越熟悉,越能擷取到蛛絲馬跡。

另外是注意,講完時,如果有小朋友立刻大聲說:「怎麼會有人這樣?」多了解一下,她有可能是意圖要掩飾些甚麼。
 
講這本書的意義是在於,幫助有類似經驗的兒童,找到有機會說出來的窗口。對聽不懂的小孩,就不用解釋太多,淡淡帶過,畢竟這議題對大部份純真、生活單純的兒童實在太沉重。
 
這本是童書,用簡短的童言描述,但不適用於年幼兒童。很多被性侵兒童在心靈的一個角落會把自己退化成幼童,或是被性侵前的自己,因為在那時間點沒有被性侵的痛苦經驗。作者選擇用童言,不是要給幼童看,應該是為了貼近被性侵兒童的心。
 
在小學用這本書衍生到保護自己的身體,有時ㄧ沒處理好,之後走路碰到、搭肩膀,都有可能演變成大事件。如果主要目的要講保護自己的身體,我會建議找別本書會比較適合。
 


2016年6月17日 星期五

這是短暫的生命嗎?

http://n.yam.com/yam/international/20160616/20160616752051.html

這個五歲的小女孩決定自己的生命。

捨不得她的生命如此短暫,但更敬佩她勇敢面對生命的終點。她的父母親當然也捨不得她的離去,但仍陪著她,讓她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在醫院看到很多家屬嘶聲力竭要病人勇敢活下去,不顧病人的感受,不管疾病對病人的折騰,或許是因為愛病人,也或許是因為自己不願意面對家人的離去。

還有能力、力氣講話的病人會很為難、無奈的說:"你知道嗎?我好累了,讓我走吧!"

朋友傳來一段短文

如果爺爺奶奶懂得養生,
爸爸媽媽不會耗盡家財去給他們治病;

如果爸爸媽媽懂得養生,
我們就不用擔心父母的醫療;

如果我們懂得養生,
我們就不用給孩子增添負擔。

"養生"很重要,坦然學會面對生命的起起落落可能更重要。

我敬佩這對父母,處理好自己的悲傷,用小孩能理解的語言解釋她的病情,用她聽得懂的話幫她的忙做抉擇,放開自己的執著,尊重孩子的選擇,畫上美好的句點。

2016年4月25日 星期一

"人口統計資料 不看不知道,看了嚇一跳!"拜託,事實是這樣---

朋友轉寄這篇文章人口統計資料不看不知道,看了嚇一跳!給我,大意是說:根據內政部戶政司2010年公布的人口資料,55-59歲組的人口數是1,460,03460-64歲是872,403,減少587,631,減少比例是40%。因此作者推論:

50歲開始每5年開一次同學會,會出現下列情況

50 歲時的元旦同學會,來了 100 個同學,  
55 歲時的元旦同學會,來了  91 個同學,9個人不見了,  
60
歲時的元旦同學會,來了  74 個同學,又17個人不見了,  

65 歲時的元旦同學會,來了  44 個同學, ! 30 個人不見了

所以60歲是人生的大關卡,大家千萬要好好養生。
有興趣讀全文的人,請到以下連結網站瀏覽
 http://blog.nownews.com/article.php?bid=20744&tid=2241116

邊看邊冒冷汗,天哪!自己離人生關卡不遠,到時能不能去開同學會,同學會時,會少了誰呢?

60-64歲真的是人生的關卡?是死亡率最高的時間點嗎?這裡面有甚麼玄機?

先推算一下2010年時60-64歲的人口是甚麼時候出生的?是在1946-1950之間,也就是民國35-39年,這時候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中國正在打國共內戰,大家剛打完對日抗戰一回到家鄉接著又要忙著逃難,怎麼生小孩?生了小孩怎麼養?大人在戰亂中都自顧不暇了,怎麼照顧好這群稚嫩的幼兒?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讓我們回溯以前的人口資料,以五年為一個單位往前推,一起看200520001995----的人口資料,請看附表的資料,重要訊息已經標註出來。

201060-64歲的這群人,從出生就是命苦的一群,人數一直比年輕5歲的那群少。1975年時我們看到人口統計資料,可以推論:「出社會工作真兇險啊,工作四、五年後的死亡率最高。」

如果在2000年時看到人口統計資料,也可以大聲喊:「一定要好好做五十大壽,能順利過五十歲大壽的不容易。」因為50-54歲的這群一口氣硬是比45-49這群少了將近57萬人,那當然要好好做五十大壽,三個裡會掛掉一個的,還不好好慶祝一下。

讓我們可以再等一等,等到2015年時,就會發現人生關卡換成是65-70歲了。

為什麼每五年就會有這麼明顯的人口數落差?純粹是因為民國39年以後生育率突飛猛進,五齡組的年齡界限剛好落在39年時會比較明顯,而當五齡組的成員會跨過民國39年時,數據的獨特性就被稀釋了。

戰後嬰兒潮就是多很多人!

大家別擔心,201060歲以下的人怎麼也不會追上這個會耗損40%人口的「人生關卡」,65歲以上的永遠是逃過人生關卡的一群。同學會絕不會出現參加人數銳減的悲慘情況。


附表:年中人口數五齡組之年度變遷

年齡
年度
2024
2529
3034
3539
4044
4549
5054
5559
6064
1975
1,717,484
1,126,318
933,831
885,950
837,844
824,750
662,732
475,813
388,575
1980
1,910,658
1,696,615
1,110,917
923,087
873,605
820,503
800,982
628,800
441,952
1985
2,002,879
1,888,271
1,676,479
1,098,074
910,530
856,252
797,769
766,306
587,209
1990
1,910,448
1,974,960
1,858,827
1,645,620
1,083,776
901,520
839,733
768,333
718,911
1995
1,790,145
1,886,651
1,959,013
1,846,481
1,632,354
1,060,675
866,026
799,674
718,617
2000
1,980,273
1,787,468
1,885,094
1,949,768
1,828,029
1,606,115
1,035,366
834,377
757,997
2005
1,896,305
1,980,551
1,789,241
1,873,974
1,925,746
1,796,227
1,570,399
1,003,457
795,689
2010
1,588,332
1,918,770
2,005,602
1,798,349
1,865,280
1,905,171
1,768,061
1,535,186
969,022

資料來源:內政部戶政司

黃靜微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