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6日 星期一

首爾旅遊—動物園門票要多少$?

首爾旅遊,很少人會去動物園,有個喜愛動物的老公,安排首爾行程時,一直盧說要去動物園。查地圖,發現我們住西邊,動物園在東邊,告訴他:「時間有限,要去你自己去,我要去逛街買衣服。」他還是堅持要去,就僵持著。

和韓國朋友吃飯時,她問了我們去了哪些地方,接著問:「還要去哪?」老公一說動物園,她本來夾好一塊炸雞,張開嘴巴,準備吃韓劇裡的絕配,炸雞加啤酒。結果眼睛瞪得比嘴巴大,「動物園?首爾有動物園?

看吧!首爾的人都沒去過,一定不好玩。

韓國朋友很好奇,立刻放下炸雞塊,掏出三星手機查詢,接著說:「好像不錯,有不少動物。」

經過她的開釋,想想夫妻關係要好好經營,還是陪老公去動物園吧!

去動物園後,晚上就要搭機回台灣,不想留太多韓元在身上,兩個人開始精算,扣掉去機場的交通費、去動物園的車錢、飯錢,那門票要留多少?多留一點吧!

八點出門搭捷運,到峨嵯山下車,沒錯,是峨瑳山,和京都的嵯峨山很像。這是兒童大公園的後門,其實動物園是兒童大公園的一部分,這裡還有植物園、遊樂園。

照著路標一路走,路兩旁有高大的銀杏樹,轉個彎往動物園,一轉彎就看到兩隻大象在眼前晃!我們已經到動物園了!怎麼沒有售票口?免費參觀!

大象隔壁有豹、獅子、老虎,還可以爬到二樓俯視這些動物。再看猩猩、猴子、斑馬、長頸鹿,換去海洋動物館看海獅、海狗。

逛到植物園區域,看各種植物,最有趣的是植物的根,一個個透明水瓶養著不同類型根系的植物。逛到球場,剛好有學生團體的戶外活動,真是個美好的兒童大公園。繞回動物園區域時,每個動物前面都圍著一大群人,大多是父母親帶小孩來這裡做家庭休閒。

我們要趕飛機,還是提早離開為上策。到機場候機時,朋友問起我們的行程,提到動物園,我還興奮說:「免費耶!」朋友理智地問:「怎麼那麼好?有甚麼明星動物?」對哦!嚴格說來,好像比較一般性的動物,企鵝可以算明星動物吧!只是網站上的北極熊,我在動物園裡好像沒看到。

從免費的角度來看,兒童大公園當然很實惠,也具有教育的意義,但若從首爾市的兩千多萬人口來看,動物園可能還有升級的空間。另外是遊客主要為小小孩和他們的父母親,中、小學生感覺上不多,或許該說很少。

「親愛的小朋友,補習班、電腦螢幕以外,這個世界還有很多美好的事物!

2015年11月9日 星期一

書單-這些人這樣抗癌

懷疑是癌症嗎?就會開始找資料,相關書籍非常多,有的感覺很專業,有的很努力進行置入性行銷。
我是護理人員,我照顧過不少癌症病人,因為自己還沒招惹到癌細胞,看這些書時腦子比較清醒,就把自己讀過的心得記下來。

 
阿傑特,
從病危到跑馬拉松一位醫師的抗癌體驗談,原水文化出版,2004年。
一位外科醫師罹患白血病,經歷過化療、骨髓移殖,完成治療後化名為阿傑特,談自己的抗癌經驗。因為是醫師,對癌症治療的描述很詳盡,沒有一般抗癌書籍常出現的「誤會」。對化療時的不舒服描述清楚,但千萬不要被嚇到,因為做骨髓移植前的化療是強力化療,比一般化療強很多。


馬雨沛,與癌症共舞-馬雨沛對抗乳癌歷程,原水文化出版,2001年。

馬主播在美國進修時發現乳癌,她詳實記錄奮戰過程。美國的治療水準令人羨慕,但看到帳單的天文數字,比較之下台灣醫療的CP值還是比較高。另外是因為醫藥費高,所以會要求病人提早出院,馬主播就必須開刀後三天帶著引流管回家自己照顧。


陳衛華,奇蹟醫生陳衛華20年戰勝3,方舟出版,2012年。

陳醫師前後罹患三種癌症,都治療成功平安活下來,是癌症病人的福音。書裡講述他自己抗癌的故事,也介紹多種抗癌中藥。不要只專注在這些藥物上,他同時還改變生活習慣、靜坐、運動,多管齊下調養好身體。


曹又方,淡定與積極,圓神出版,1999年。

作家曹又方女士面對癌症時的態度、處理方式,對癌症的細膩觀察,和她縝密的內省和沉思,描繪出癌症病人的心情,同時也說出她的因應方式。可以當癌症病人的抗癌心理建設典範。



書單-也有人這樣抗癌成功

懷疑是癌症嗎?就會開始找資料,相關書籍非常多,有的感覺很專業,有的很努力進行置入性行銷。
我是護理人員,我照顧過不少癌症病人,因為自己還沒招惹到癌細胞,看這些書時腦子比較清醒,就把自己讀過的心得記下來。


趙大鼻,大鼻的抗癌日記,緋綠社,2006年。

壯碩的趙大鼻在當憲兵時得了淋巴癌,他用漫畫,詼諧表達他的治療過程。看一看、笑一笑,癌症治療的日子其實沒那麼難過。


許達夫,感謝老天,我活下來了,時報文化出版,2009年。
許達夫,感謝老天,我得了癌症! -許達夫醫師與癌共存之道,天下文化出版,2006年。
許達夫感謝老天我活過了十年! : 許達夫醫生與癌共存之道時報文化出版,2013年。

許醫師在壯年時罹患大腸癌,電療後拒絕依照治療計畫要進行的手術切除,之後靠他身體力行、歸納整理出來抗癌雞尾酒治療法,自己成功抗癌,也開診所專門醫治癌症病人。同時成立聯誼會,解答癌症病友疑問和協助。

許醫師自己發展出的抗癌雞尾酒自然療法,功效如何則見仁見智,認同的人,驚為華陀再世,不認同的人則嗤之以鼻。許醫師很肯定自己的治療方法,但也因為不完全認同西醫治療方式而引起爭議。

許醫師同時架設網站,列出許多癌症治療的案例,可供參考。他說了許多西醫的不是,但是在一個個案例裡可以看到他並沒有完全拒絕西醫,換句話說,他並沒有全盤否定西醫。

另外是,許醫師在解答癌症問題時,常提到要先讀他寫的書,而且要三本都讀,所以最好花些力氣先讀他的書。只是被診斷出來癌症後,已經心亂如麻,要仔細讀完三本不薄的書,可能會不太容易。

許達夫醫師癌症之友關懷聯誼會 
http://www.nsshu.com/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222&Category=122304


蔡合城,張東秀口述;吳思瑩執筆,蔡合成癌末癌細胞不見了,原水文化出版,2012年。

癌細胞是菩薩?是的,這是蔡合城先生對大家聞之喪膽、避之唯恐不及的癌症的稱呼。蔡先生潛心學佛、吃素修行多年,得癌症後,他接受正規治療,同時繼續用心禮佛,和癌菩薩對話,祈求延長壽命,為礦工兒子教育基金會多活幾年,多幫助一些弱勢學生。蔡先生的毅力不只用在事業上,遇上癌細胞,他仍然用堅定的意志力走過治療時的不舒服、副作用,更進一步感謝癌細胞幫助他過不一樣的生活。

書單-看看英文書名,會比較好

懷疑是癌症嗎?就會開始找資料,相關書籍非常多,有的感覺很專業,有的很努力進行置入性行銷。

我是護理人員,我照顧過不少癌症病人,因為自己還沒招惹到癌細胞,看這些書時腦子比較清醒,就把自己讀過的心得記下來。

書名:癌症大震撼!德國名醫要救你的高治癒率全身療法(Cancer: a second opinion)
作者:喬瑟夫 以色斯(Josef Issels)
台北,柿子文化,2014。

中文書名,對癌症病人真是一大福音,"高治癒率",怎麼可以輕易放過,當然要努力去試試看。不過看到英文書名"Cancer: a second opinion"或許這才是以色斯醫師的本意,癌症的第二種觀點。在傳統治療外的另一種觀點。

在閱讀過程,我一直困惑,書中說大部分醫師對癌症病人隱瞞病情;忽略癌症是全身性問題專注在局部問題;而且一再強調癌症是慢性病。看了我一頭霧水,目前這些不都是癌症的基本概念嗎?忍不住檢視出版年份,2014,不會很舊呀!再仔細看看,發現以色斯醫師在1998年過世,就算這是以色斯醫師臨終前寫的,這本書也高齡16歲了,醫學進步神速,16年,這是很長的一段時間。

這是2014年出版的新書,但寫作年代應該至少是16年前。

書中對防治癌症的觀點:"早期發現"頗有微詞,認為治療癌症應該著重在全身性調理,而不是想要早期發現。
現在有正子攝影,可以早期發現癌症。

書中也提到化療不長眼睛,唏哩呼嚕全面殲滅癌細胞和正常細胞。
現在有標靶治療,化療可以只針對癌細胞。

電療時,放射線照射癌細胞,前後左右的健康細胞也遭殃。
現在有質子治療,可以更精確做放射線治療,提高治療效果,減少副作用。

書單--要照顧罹癌家人時

懷疑是癌症嗎?就會開始找資料,相關書籍非常多,有的感覺很專業,有的很努力進行置入性行銷。

我是護理人員,我照顧過不少癌症病人,因為自己還沒招惹到癌細胞,看這些書時腦子比較清醒,就把自己讀過的心得記下來。

埴輪君子著,黃薇嬪譯,給癌症家屬的第一本書,台灣東販,2011年。

面對七十二歲父親罹患食道癌,埴輪女士將自己照顧父親的經驗書寫下來,把她的經驗和癌症家屬分享。日本的醫療環境和台灣有些許不同,但整體而言埴輪女士的經驗很值得癌友的家屬借鏡。
雖然癌症的治癒率一直在提升中,可是在大家心目中,癌症還是個不容易面對的疾病。加上癌症治療需要長時間往返醫院、多次住院,對病友、家屬都是一項挑戰。埴輪女士也分享她和她的家人面對這些問題的因應方法。


*垣添忠生著;游韻馨譯,看護愛妻的鬥病日記:一名癌症專家失去與重生的紀錄,台北市,臉譜出版,2013年。
癌症專科醫治療過無數癌症病人,遇到自己摯愛的妻子罹癌、離世,他的悲慟甚而更深。垣添醫師一路走來,感想是:最終人們只能靠自己的力量站起來。只要不走向絕望的深淵,選擇了斷自己的生命,每個人絕對都能重獲新生。

2015年11月5日 星期四

書單-累累、沒力時照著做,幫自己充電

懷疑是癌症嗎?就會開始找資料,相關書籍非常多,有的感覺很專業,有的很努力進行置入性行銷。
我是護理人員,我照顧過不少癌症病人,因為自己還沒招惹到癌細胞,看這些書時腦子比較清醒,就把自己讀過的心得記下來。

陳駿逸,擊退癌疲憊:醫師該告訴你的癌後養生術,台北:天下生活,2015。

看到這本書時,我心疼自己的父親,他抱怨:"我好累,怎麼休息還是累。"時,我知道他的辛苦,也知道他是癌疲憊,但我知道的處理措施有限。如果這本書早點出版,我會更清楚教他如何面對,提高生活品質。

癌疲憊是癌症病人常面臨的問題,病人常常不管休息多久,還是覺得累。

這本書解釋癌疲憊的相關生理機轉。
教導病人如何面對癌疲憊,從西醫觀點到中醫治療、運動,還有如何調整生活節奏、飲食方式。

在用藥部分需要找適當醫師依照病情、個人症狀調配藥物,千萬不要自己依樣畫葫,拿著書去買些藥來吃。

書裡也介紹許多運動方式,散步、瑜珈、太極拳都包含在內,依照自己的喜好,生活型態選擇適合的運動。

飲食部分,不只列出有益身心,兼具抗癌的食物,也有參考食譜。

這本書提到許多抗癌的相關食物,但陳醫師沒有刻意推薦特定健康食品。

當你覺得沒力、沒力時,可以參考這本書的一些措施,幫助自己癌後日子過得更有品質。



韓國之行--生人蔘,太好吃了

韓國很少列入我的旅遊選項,去韓國是個意外。

既然去了,就好好欣賞、享受韓國的好。
這裡先說人蔘。

在旅館附近百貨公司的超市逛,看到一包包乾的白人蔘,依照上面的圖,猜想應該是燉人蔘雞的,抓幾包,自用送禮兩相宜。

又看到新鮮人蔘,有白白胖胖的,也有比較乾乾瘦瘦的,價格也差了快一倍。反正都不認識,那就各買一盒碰運氣。

旁邊的店員,一位中年婦人,看我拿人蔘的陣仗,急得伊哩哇啦,又叫、又比,要告訴我一些事。還熱心找來會英文的年輕帥哥,簡短告訴我使用規範。
白白胖胖的是用來切片吃,黑黑乾乾的適合打人蔘汁,乾的白人蔘和圖上一樣,是燉雞湯的。

把白白胖胖的人蔘,切片、用開水燙一下。天哪!真是人間美味,甘甜多汁,更大好處是吃了不會上火。

乾乾瘦瘦的人蔘水煮過,用果汁機打成人蔘汁,天哪!也是香甜可口。

那乾的白人蔘拿來燉雞湯,我覺得雞湯比用蔘鬚煮的清甜。

吃過後,好後悔!好後悔!早知道就多扛些回來。
好吧!為了這些好吃的人蔘,再去韓國一次!

生命相關書籍一


懷疑是癌症時會開始找資料,會發現相關書籍非常多,
有的感覺很專業,
有的很努力進行置入性行銷。

自己是護理人員,有扎實解剖、生理、病理學識;
醫學照顧過不少癌症病人,也陪許多親友走過來,
所以了解癌症病人的心情;自己身上還沒有癌細胞肆虐,
所以沒有過分期許;
基於這些因素,我看這些書時腦子比較清醒,因為沒有過分期許,也沒有先入為主的批評,這裡是我的閱讀心得。

中村仁一,大往生:最先進的醫療技術無法帶給你最幸福的生命終點站,2013,台北:三采文化。

身體健康,日子過得快快樂樂時,最好翻看一下這本書。會有很多啟示,知道遇到健康大代誌,要如何面對。對自己、對家人都是非常實用的知識。

得癌症或重病時看到書名,可能會心情不太好。但不管怎樣,放輕鬆看完這本書,會發現自己有無窮勇氣面對健康問題,生命定律的威脅立即消逝。
這是一本很值得讀的書。

生命都有終點站。

我們歌頌新生命,卻忌諱討論回歸塵土,讓更隱晦不可說。

這位日本醫師,是很特別的人,他勇於打破禁忌,大聲談論死亡,分享他在養老院觀察到的自然死亡過程,揭開瀕死的薄紗。經由他的描述,會發現原來自然死亡過程很平靜,一點也不可怕。

曾經有一篇討論癌症的文章提到印度罹癌比率比較低,當然接著要討論印度人吃甚麼,怎麼過生活,鼓吹大家吃印度式飲食。

問題是印度的平均餘命是65歲,再看個數據:”台灣罹患癌症的年齡中位數是64”
看到端倪了嗎?在印度可能有不少人還沒活到得癌症就已經走了,所以隨著大家可以活得越久,得癌症的機率就越高。甚至於可能有人罹患癌症,因為醫療檢查的不週全,沒檢查出來是癌症,病人到臨終都不知道發生甚麼事。

這本書就直接說,癌症是那邊的世界派來迎接的使者

認識死亡,會更清楚自己要怎麼活,自己喜愛的是甚麼?想做的是甚麼?生活會更自在,生活品質更好。

2015年10月16日 星期五

risk taking is free

這是念研究所時,一位日本來的學者跟我們分享的詩,當我面對新的挑戰有所退縮時,就翻出這首詩,幫自己打氣,更勇於面對各種挑戰。
 
Risk Taking is Free

To laugh is to risk appearing the fool.

To weep is to risk appearing sentimental.

To reach out for another is to risk involvement.

To expose feeling is to risk exposing your true self.

To place your ideas, your dreams before the crowd is to risk their loss.

To love is to risk not being loved in return.

To live is to risk dying.

To hope is to risk despair.

To try is to risk failure, but risk must be taken, because the greatest hazard in life is to risk nothing.

The person who risks nothing, does nothing, has nothing, and in nothing.

A person may avoid suffering and sorrow, bet one simply cannot learn, feel, change, grow, love, live.

Chaired by certitudes, one is a slave, one has fortified freedom.

Only a person who risks…. is free.

Author Unknown

2015年10月15日 星期四

放手!創意就出來!

深信小孩子做剪剪貼貼的美勞,有助於增進手眼協調、培養創意,甚至於加強審美觀,比要小孩背三字經、上美語重要。準備各式各樣的彩紙、安全剪刀、膠水讓四歲的兒子剪剪貼貼。
弄半天,兒子常常拿著色紙求救:「媽媽,請你幫我剪個圓圈。」「你要不要自己試試看?」「我剪不好!」我只好幫他剪個完美的圓圈。

等紙剪好了,他再拿膠水和紙給我,「媽媽,請你幫我貼。」請他試試看,回應我的是,「我會貼歪掉!」

我忙半天,做出漂漂亮亮的風車、卡片,他卻玩沒兩分鐘就丟一旁,完全漠視老媽辛苦的成果。天哪!他怎麼這個樣子,別說沒創意,沒自信,還不會欣賞老媽的作品,真是挫敗。

有天帶兒子參加一個玩沙的藝術活動,主辦單位準備了一桶一桶各種顏色的沙,讓小朋友做沙畫、和用透明玻璃瓶裝五彩的沙。
兒子一摸到沙就把各種顏色的沙混在一起,苦口婆心勸導他,「這樣混在一起不漂亮,要一個顏色,一個顏色分開放。」他完全不為所動,也堅持不讓我插手。實在看不下去他這種破壞行為,正要發火時,聽到尖銳的叫罵聲:「你在幹什麼?沙子混在一起,顏色變得髒兮兮的,倒掉重做。」旁邊的媽媽邊罵邊把他兒子的沙倒掉,小男生反抗,母子兩個僵持在那裡。

心頭一驚,自己本質也一樣,只不過手法比較斯文一點,忽然醒悟:「你就是兒子自信心和創意的殺手!」轉個身立刻改變態度,和顏悅色的說:「不同顏色的沙混在一起,變不一樣耶!」兒子心滿意足的展示他的傑作,還驕傲的告訴我:「媽媽你看,這裡本來是藍色,放進去就變不見了!」他完全樂在顏色的變化中。

從此陪他做剪剪貼貼時,把自己定位為陪伴者,放手讓他做,發現他越來越勇於發揮想像力,拿黏土捏一捏,指著說:「這是噴火怪獸!」也會埋頭剪出一個個歪歪扭扭的圓形、方形,黏貼出他心目中的動物園。

他只是在玩紙、膠水,練習手眼協調,啟發想像力、培養耐心、審美觀,又不是要創作出驚天動地的藝術品,只要沒割到手,剪不漂亮有什麼關係;膠水塗到桌子、衣服,總是清得掉,就放輕鬆讓他樂在其中吧!

過程比做出來的作品重要。

看電視的方法

家裡有小孩,也有電視,當電視搭上小孩,小孩愛上電視,電視不停釋放出致命的吸引力,小孩成了電視前的木頭人。
老媽和電視搶小孩的拉鋸戰就此展開。

我用的是一張表,拉開三歲兒子和電視的緊密關係。
這張表上有24個格子,每看15分鐘電視就畫掉一格,每星期換一張新的表。

從此,節目開始時先告訴兒子,這個節目會用掉幾格,讓他自己決定要不要看。開始時他很闊綽,三天就用掉20格了,趕快提醒他,要用到星期天,接下來每天只能用一格,兒子提議:「再畫一張就好了呀!」這個搞不清楚狀況的小孩。斬金截鐵的告訴他「不行,這是用一個禮拜的,小朋友一個星期只能看5個小時電視,媽媽已經給你比較多,總共有六個小時。」
「為什麼一個禮拜只能看五個小時?」
「因為有人研究,小朋友看電視,沒有運動,眼睛又一直看電視,這樣會變成胖胖的,眼睛也會壞掉,所以一個禮拜只能看五個小時。」

電視對小小孩真的有無窮的吸引力,可是在老爸老媽兩個的堅持和利誘下,不停的變化各種活動、遊戲,轉移他的注意力,年幼的他還能遵守我們的家規,一星期只用24格。
後來,觀察到他對電視的廣告耳熟能詳,也從廣告中看到其他節目的廣告,更想看電視。
廣告真是電視的另一大禍害。

遊說兒子:「媽媽幫你把電視錄起來,等看的時候把廣告快轉,這樣你就可以省一些時間。」他弄清楚本來會用掉兩格,因為廣告快轉只要用一格就好,很樂意配合。沒錄下來不知道,電視的廣告真長,佔了幾乎一半時間。

定好定時器錄節目,家庭活動不會被電視節目時刻表綁住,而且也度絕了廣告的誘惑。
另一個好處是,因為能看電視的時間有限,引導他思考在有限的看電視額度內,如何選擇自己最想看的節目。
缺點是,有時直接看電視節目,一看到廣告,他就叫著「媽媽!廣告了,趕快快轉。」

子,老媽不是開電視公司的!

今天最快樂的是什麼?

每天晚上讀完睡前故事書,接著問三歲的兒子:「今天最快樂的是什麼?」幫他回溯今天發生的點點滴滴,邊問他:「這個快不快樂?」最後由他選定一件最快樂的事。

開始時只是想為平淡的生活找點新鮮感,後來發現這是了解他小小心靈的好方法,也學到從小小孩的角度看待什麼是快樂。

買新玩具,去遊樂場玩理所當然很快樂,但有些大人眼中毫不起眼的小事,也有機會成為他的快樂榜狀元,像和鄰居小哥哥比賽騎三輪車、吃到好吃的冰淇淋。有的快樂所費不貲,有的快樂是不花分文,但兒子不受金錢價錢影響,只在乎他自己的真實感受。

三歲的快樂和大人不太一樣,有時候不按牌理出牌,讓我啼笑皆非。最暴笑的是排除萬難,帶他千里迢迢去黃石公園看世界級的老實泉,結果他當天最快樂的竟然是在旅館裡跳彈簧床。

當他迷上電動玩具時,只要我一開口:「今天最快樂的是什麼?」他就直接反應:「玩電動玩具!」老媽只好循循善誘,點醒他:「今天還有去動物園,看到企鵝游泳呀!還有看到長頸鹿吃葉子!」引導他走出電玩世界,看看別的快樂事。晚上的心情影響了白天生活,電玩也跟著褪色,從主角慢慢變成配角。

最窩心的是,我感冒不舒服時,他忙著端水讓我吃藥,幫忙關電燈讓媽媽好好休息。當他睡前興奮的說:「今天最快樂的是照顧媽媽!」時,讓老媽高興得病都好一半。

看兒子在睡夢中笑得吱吱嘎嘎,很高興他帶著快樂心情入睡。

睡前想想今天最快樂的是什麼?也給自己個好心情入夢。

2015年10月14日 星期三

台南可以規劃"歷史步道"

住在台南,看著眾多古蹟、小吃,忍不住想到波士頓的「自由步道(freedom trail)」。

這步道連結16個美國獨立過程中的景點,全長約4公里,每個景點距離不太遠,遊客可以輕鬆走到下個景點。步道平緩,沒有任何障礙物,走起來很舒適,可以邊看景點邊瞭解美國建國史。遊客中心提供地圖,地上也有導引磚,保證不會迷路。


步道兩旁的商店,從點心、咖啡、到紀念品、飾品、衣著、書店甚麼都有。走累了可以歇一下,喝飲料、吃點心,看到紀念品當然會好好滿足購買慾。步道旁的店家當然生意興隆。

台南有許多古蹟,也以小吃著名,絕對是規劃「散步歷史、品嘗小吃」的完美地點。
 

目前執行「騎樓淨空」,還可以進一步規劃「府城步道」。
 

人潮等於錢潮,但車潮不是人潮...

在台南市區找知名小吃,只要看哪家店門口停滿違停的摩托車、汽車,就可以確定這家絕對是首選。遊客從一個景點或小吃店跨到另一個點,是用機車、汽車代步。
 

在車上是無法消費的,遊客無法購物,不是很可惜嗎?讓遊客放慢腳步,走在舒適的騎樓,沿著規畫好的步道,邊走邊逛,店家才有機會做生意,這不是雙贏嗎?
 

步道千萬要平,忽高忽低是在折磨旅客,讓推娃娃車、輪椅的遊客都可以安全平穩在步道上行進,才是良好的待客之道。當然摩托車、腳踏車不能來搶路,給行人走的就是給「行人」走。

如果步道上還貼心規劃休息點,走累了可以歇會兒、喝口水、上個洗手間,那就是完美的待客之道。 

騎樓淨空了,接下來就要好好應用空出來的騎樓。

來一趟府城能吃多少小吃?

接待朋友逛府城時,大家最頭痛的是:「甚麼都想吃,但是肚子就這麼大。」喝了虱目魚粥、吃肉圓、蝦捲,再喝冬瓜茶,就沒辦法繼續向碗粿、肉粽、鍋燒意麵進軍。
 

曾經看到有店家抱怨,顧客一群大大小小來了七、八個,佔了兩張桌子,結果只點兩碗碗粿,還用了八份餐具。或是點了鹹粥,吃了半天,讓後面的顧客枯等半天,最後每碗卻只吃一半,剩下的都浪費掉。
 

不要責怪遊客,他們不是故意來找麻煩,是因為要留點肚子吃下個小吃,或是已經塞滿小吃,又不想錯過碗粿,只好四個人合吃一碗。點了鹹粥,怎麼吃也吃不完,所以坐半天,但還是吃不完。

 如果規劃「嘗鮮包」,小吃設計成一口大小,加上合宜包裝,遊客可以先花點小錢買小包裝吃吃看,喜歡吃再多買些,或吃份正常量的。因為量少、好取用,只要規劃個食檯讓遊客即買即食,就不會有一群人站著幾張桌子的問題,也不會出現四、五個合吃一份。


蝦捲可以只放隻蝦,捲成一口大小;碗粿研發出兩口大小的小份量;肉圓有小巧可愛的一口嘗鮮包;小份量的鹹粥,吃起來沒壓力,就可以放輕鬆品嘗各種美味。
 

再開發出伴手禮,遊客吃了喜歡,可以立刻預購伴手禮,回家再享用。如果替遊客著想,在店家預購,到火車站、高鐵站憑收據取貨,或是宅配到家。那就是遊客的福音。

有步道連接景點和小吃,邊走邊看,餓了有小吃、渴了有飲料,吃飽了走一走又有胃口吃下一個小吃,邊逛商店,還可以滿足購買慾。 

做病人需要的,而不是自己想要做的

曾經有癌症病人一住院,家人每天打好精力湯,再千里迢迢送到醫院,結果正在做化療的病人看都不看一眼,直接拒絕。憤恨的眼神只差沒把精力湯直接甩回去。

"你為什麼不喝我準備的精力湯?"

照著食譜,砸錢採購有機食材,再打好、送到醫院,不就是希望病人趕快好起來,病人卻完全不領情,真是情何以堪?

病人正在做化療,食慾不好,看到濃稠,認不出、喝不出食物味道的精力湯,有的人不太能接受。

看家人生病,希望他趕快好起來,也甚麼都願意幫他做。
但是,切記要做病人當時需要、想要的,而不是自己認為他應該需要的。
另外,因為病情變化,今天喜愛的,可能明天就變卦,或是反過來,上星期不要的,今天變成最愛。
這些起伏不定的情緒變化,常常只是一時的,畢竟癌症治療時期,是人生的特別時段。
放輕鬆些,對病人好,也對自己好一點。

千萬照顧好自己

癌症常常是"一個人生病,一家子跟著忙"。
病人身上帶著病有充分理由頹喪、生氣、消沉。
家屬在旁邊,特別是親近的家人,所承受的壓力常常比病人大,可是怎樣也不是躺在病床的人,好像比較沒有充分理由要發洩情緒。

照顧病人時,無論如何要先照顧好自己,自己的需要被壓縮過度,有時候一爆發,反而會傷害到病人,或是弄得彼此關係很緊張。

有家屬抱怨:"都是你生病害我不能----。"
"都是你生病,弄得一家雞飛狗跳。"
三兩句把自己之前的細心照顧的功勞全抹除。

對於病情變化不要全部怪罪到自己身上,大家為什麼談癌變色,就是因為癌症不是那麼容易搞定。
"都是我沒照顧好,害他發燒。"
"都是我不小心,沒限制他飲食,害他癌細胞轉移。"
再仔細照顧,也沒人可以掛保證,這常常是疾病變化的一部分。

另一個情境是病人在治療過程中,因為身體不舒服,想停止治療,家人直覺反應常常是:
"你要好好合作,病才醫得好。"
"別人都可以,為什麼你不行?你要好好忍耐。"
治療過程的辛苦,病人只能自己承擔,而且每個人的反應、感受不一樣,就不要拿別人逼他繼續治療。

那就不醫了嗎?不是,陪陪他,接受他的感受,了解他不想治療的原因。再和醫生討論、改變治療方法,修改療程,或換其他藥物。

2015年10月13日 星期二

尊重病人

癌症治療常常有許多選項,手術切除?做化療?做電療?自費做標靶治療?或是選擇另類療法?

一時之間,要做很多決定,醫生也不一定會給明確的方向,常會說:"你們討論看看,再告訴我決定怎樣。"

周圍的親屬也有各式各樣意見,有力主西醫治療,也有鍾情另類療法的。

如果病人、家屬意見一致,那一切好辦。意見不同時呢?誰說了算?

和病人討論,依他能理解的範圍提供資訊,協助他做決定,之後尊重他。如果他改變心意,也順著他的意思。

依照目前的癌症治療成效,各別癌症,不同期別、類型,有不同的存活率,但整體而言五年存活率大約是五成。

不論做甚麼抉擇,都有它的風險在。依著病人的意思,不論結果如何,對病人、家屬而言常是最適當的選擇。一個是因為病人自己對自己的生命應有主導權,另一個是有不想看到的結果時,家屬可以減少自責,在臨床上看到不少家屬捶胸頓足說:"早知道這樣,當初就不會----,照他的意思。"

另外是不論結果如何,都不要責怪任何一方,因為當初就算換另個決策,誰也說不準結果就一定會不一樣。

生命的意義是在過程,而不是結果。

製作抗癌手記

醫生宣布診斷後,常會經過一段忙亂,快快沉澱下來,思索應戰策略。
準備個記事本,記錄這段時間病情變化,會幫助你了解自己的病情,而能從容應變。
癌症治療過程中,有既定的治療行程,有時也會出現突發狀況,一路記下來,會更清楚下一步該怎麼走。
要記些甚麼?
一份每個月的月曆,記下門診、各項治療、檢查的時間,也可以記下自己的特別生理反應,包含體重、血壓、體溫。
另外製作一張表格紀錄檢查結果,主要是血液檢查結果,要記清楚日期、檢驗結果,檢驗結果上註記是否異常。
在我的父親做治療期間,我詳細記錄他的血液檢查結果,一路記下來,在第三次化療時,發現化療後白血球、紅血球、血色素、血小板都一起下降,之後白血球、血小板都迅速回升,只有血色素、紅血球每次都爬不上去一樣,爬到半山又要做下一次化療,又被打趴。先努力補充鐵質、蛋白質,可是血色素還是偏低。後來拿著紀錄表和醫生討論,他說到補充鐵質也沒辦法拉高血色素,因為化療後紅血球的set point 下降。
血紅素一值偏低,加上父親常抱怨容易疲倦,我開始尋求中醫輔助治療,服用中藥後,血色素明顯上升,父親當然也比較有"元氣"。
記事本也可以有一部分記錄自己的抗癌心情。
生病後很不容易快樂起來,記錄自己的心情,可以提醒自己要振奮一下,不要每天被癌細胞綁架。
當然也可以在治療行事曆上記上計劃要去做的有趣的事情,例如:白血球上升後去吃大餐。
這本記事本就是自己的抗癌手記。

2015年9月21日 星期一

先寫功課就好了

小學開學一個月後,好友氣急敗壞的問我:「小羽每天晚上不管功課有沒有寫好,九點一到自動上床,閉上眼睛睡覺,怎麼叫都叫不醒。要怎麼辦?」

小羽從小生活作息非常非常規律,九點一到就準時去睡覺,大家都很羨慕小羽的媽媽,不用花任何心思哄她入睡。這是小羽的優點,但一上小學反而變成她的缺點,不管父母親如何軟硬兼施,小羽一律你叫你的,我睡我的,功課是老師的事。

既然改變不了她根深蒂固的習性,總可改變生活秩序吧!

小羽放學回家吃個點心休息一下,就督促她先寫功課,然後再盥洗、吃晚飯、看電視。事情就解決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先天的習性,不容易改變,父母親要做的是依著孩子的特質,引導他發揮最大的能力。

要念博士嗎?

「我書已經念夠了,我再也不要讀書了。」
這是中學生每天被壓著準備考試的怨言?
或是以前剛考完大學聯考最後一節課,走出考場時脫口而出的情緒話?

都不是,這是出自一位美國名校的新科博士,他從小品學兼優,建中、台大到美國名校,一路都是第一志願。拿到博士後他怎樣也不願意當教授,因為他知道去教書時還要繼續念書,他已經不想再念書了。那換成去上班吧!過了一段時間,他天天愁眉苦臉地抱怨:「我已經念那麼多書了,竟然還有那麼多東西要學。

拿到博士學位是進入學術殿堂的開始,不是學術生涯的結束,當然必須繼續讀書,繼續廣泛涉獵相關知識,甚而也應擴及不同學門,增廣見識。怎麼會以自己再也不要讀書當畢業感言?博士是進入學術界的開始,但我們有時卻把它當成求學的終極目標。

另外是最近熱騰騰的教育新聞是博士炸雞排」事件

郭董認為這是浪費教育資源,應該課徵教育浪費捐,但讓我覺得可惜的是,浪費了這麼多年光陰在不是自己真正有興趣的事情上,還有是這位博士真能忍,他知道自己最能樂在其中的事了嗎?在他成長過程中,曾經有人幫助過他釐清自己的喜好嗎?還是因為他成績好,大家就一路讚賞他,他就更努力一路念書,只志在考上好學校,光宗耀祖。

我們真的要好好思索讀博士的意義,如果不管個人的興趣,還迷失在要考上好學校、念熱門科系、拿博士,日後還會有各式各樣的博士修車」、「博士水電工」、「博士賣豬肉」出現,族繁不及備載。

2015年9月19日 星期六

長臂猿2

長臂猿,
走進校園,
幫忙照顧花園,
處理學生的哀怨,
是個優秀輔導員。

烏龜2

烏龜烏龜,
訂好家規,
大家一起賣碗粿,
大碗好吃又不貴。

蜥蜴2

蜥蜴蜥蜴,
一邊學武藝,
一邊做生意,
開始叫賣風衣和雨衣。

鸚鵡2

鸚鵡鸚鵡,
練好霹靂舞,
帶著衣服和食物,
前進好萊塢。

白頭海鵰2

白頭海鵰,
刻好冰雕,
哼著小調,
繼續做沙雕和木雕。

狐狸2

狐狸狐狸,
戴上斗笠,
開始種水梨,
工作很賣力。

 

長頸鹿2

長頸鹿,
學會用網路,
改行作型錄,
工作很忙碌。

小烏龜

小烏龜
遇到淘氣鬼,
只好爬過鐵軌
偷摘玫瑰,
結果被罰跪。

蜥蜴

蜥蜴蜥蜴,
抓白蟻,
以為很容易,
一個不注意
摔到坐輪椅。

鸚鵡

鸚鵡鸚鵡,
學跳舞,
遇到大濃霧,

「誰踢到我?
「我的鼻子啊!

變成在比武。